“回到华电,一阵熟悉感扑面而来。月季饱含芬香,柳叶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再次踏入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新面孔,一时间,仿佛过去的六十年仅是一瞬,未来才是永恒。甲子华电,五湖四海的校友又一次相聚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里,千言万语仅汇成一句感慨,无数期盼只化作一个拥抱。记忆如期而至,千丝万缕般维系着校友们,跨越了多少年时间,跨越了多少里路程,在华电悄悄汇集。
千里重逢万里为家
“校庆车”驶入校园,曾经的种种再次浮现在眼前,思绪不由浮想联翩。跳伞塔可还在那里看着往来的学生沉默不语?水房可还似从前般充满嬉笑与欢乐?这新盖起的实验楼又书写着多少人的青春?时光不语,不经意间,那些奔波在教室与教室之间的同窗已变成校友……
“像当年一样,合个影吧!”,跳伞塔下、日新园旁、文化广场里,校友们难掩心中的激动,按下快门与“ncepu”合照,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重返这熟悉又陌生的校园,许是近“乡”情怯,“热闹、温馨、快乐……感觉就像回家了一样。”返校的校友们不约而同地在镜头前重复这样的词句。这里曾经有最好的朋友、最尊敬的老师、或许还有最爱的恋人,这里记录着曾经张扬自信的青春,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诉说着美丽的故事。
许多校友参加了“再上一堂课”活动,那些上高数、工图、电机的场景历历在目,恍若发生在昨日。四年或更长的学习生涯中,华电学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友情、师生情,是吃苦耐劳、沉稳求实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剪不断的情谊牵系万千学子,磨不灭的精神指引广阔前路。
“刚踏入华电校园的时候,懵懂无知,感觉大学生活的现实和理想有很大差距,曾经的梦想就在眼前,却不知道下一步路该怎么走。后来有校友的帮助、导师的引导,我感到四年的大学生活真的给了我非常大的改变,它塑造了我的性格,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曾经也是个懵懂的少年,如今颜哲校友的脸上却满是自信与从容。
电气98级校友蔡云等四人亦深有感触,他们回忆说“华电教给我们的主要是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让我们奉为圭臬‘一个人做一百件事,九十九次做对了,一次做错,就有可能追悔莫及’,毕业这么多年,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做事”。
华电,你孕育四方;华电,你光明天下。他说,你让他坚强;她说,你给她梦想;他说,你教会他沉稳;她说,你让她收获情谊……
暖阳里重逢,我们回来了,不远万里,化身滴水,融入了母校那浩瀚的海洋,流动着回忆,拥抱着当下,奏出一曲曲欢快的华诞乐章。
坚守理想 逐梦有方
在华电,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光明使者。
2009年,华北电力大学启动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项目,4名教师和13名大学生组成“能源电力调研西藏行”主题社会实践团,深入西藏无电地区进行调研。2010年8月,项目组为西藏拉孜县节村53户无电居民安上太阳能照明设备,结束了该村无电的历史。
几年来,西藏、陕西、新疆、内蒙古、云南以及四川、江西、湖南等省的无电村都出现过华电学子的身影,这些“光明使者”给许多无电村通上了电,照亮了黑夜。
李学杰在华电就读期间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的活动,深入了解西藏电网的情况,调查有电和无电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由于西藏的气候环境及地理条件与其他地方有很大差别,一切工作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但这些困难从未阻止李学杰前进的步伐。通过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归纳总结经验,他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一条最适合西藏电网运营的通道。
十年来,李学杰从一名普通运行值班人员,成长为电网运维检修专业的骨干精英。
但其实,在这片纯净、神秘的雪域高原,一座座电塔在山顶林立,靠的不正是像李学杰一样的创新型人才吗?他们身着红色的安全帽工作服,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学以致用、坚守理想,扎根西藏,服务西藏,成为了雪域高原上的光明使者。“光明使者”们以“钉钉子”的精神追随西藏电力的脚步,在雪域高原上发扬华电人“追求卓越”的精神。
人生可以如李学杰坚守理想、服务群众,也亦可如罗静干净纯粹、逐梦有方。
“我觉得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人一辈子,如果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辈子想回头就没机会了。”罗静面对生活的挫折,毅然决定扛下一切,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向苦难低头。
从华电毕业后,酷爱户外运动的她辞去了工作,开始追逐攀登高海拔雪山的梦想。从2008年登上云南哈巴雪山到2012成功登顶马卡鲁雪山,截止至今,罗静已经登上了一座座八千米山峰,如圣洁的雪莲般绽放在高山之巅,为母校送来了8000米之上的祝福。
“像我登过的每一座山,也许别人不会记得,但那些顶峰,它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一个中国女人来过,我也不在乎很多人知道我,但山会记住我,我认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站在最高的山峰,不畏浮云障目,罗静带着华电人踏实质朴、不慕名利的精神,超越自我,不断走向新的高峰。
华电学子坚守理想、投身科研,踏踏实实地在生产一线为人民服务,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电力事业;华电学子脚踏实地、逐梦有方,不畏生活中的点滴挫折,只为登上心目中的高峰。
电力之光 稳步前行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 当听到校友口中的华电时,老师的谦和严谨,学生的踏实认真,学校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仿佛都在眼前浮现,令人不禁莞尔。
“华电治学风格严谨,大家刻苦努力,在大学其实很不容易。因为大学有很多选择与诱惑,但学生与老师都能坚持严谨治学,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是很难得的。”
“我感觉华电严谨、务实,但又不失人性化。我在电力系统工作,可以看出来华电学生是非常稳重的,不像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高高在上,华电学生很沉稳,是电力系统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很让领导放心的。”
除了对华电良好学术氛围的肯定、对华电学子能力的赞赏,许多校友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现在孩子们学习最大的问题还是浮躁吧……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跟这个时代和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有关。作为华电校友,还是希望孩子们能脚踏实地地追求真理。”面对当下大学生活的弊端,王克文校友发出了如此感慨,不由引人深思。
辛和校友认为,现在华电的发展稳中向好,但相比于中科大等著名学府,母校的学术领军人物还是过少,希望母校继续扎实推进“大人才”战略,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郁学术氛围。
“目前能源正在转型,所谓‘云大物移智’,都在促进能源行业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学科发展要加大对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不仅要推动学校传统学科的发展,更要实现各个学科的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跟时代接轨,跟国际接轨。”看着日新月异的校园,李刚老师发自肺腑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低碳中心工作的喻昶鑫校友,语重心长地向动力系的学弟学妹们建议,要多关注国家时事,了解专业的形势与走向,只有切实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在就业方面才更具优势。
国家当下正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注重产业转型和各个专业的交叉式教学。注重创新的华电人看到了培养多元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不甘在国家的大趋势下落后,毅然步入改革创新的前列。
风风雨雨六十载,满载着艰辛与奋进,满载着激动与自豪。一代代华电人坚守并勇于改革,才铸就了华电今日的辉煌。
艳丽的时间轴在大地上诉说着难忘的过往,各个社团的接待点飘扬起绚烂的色彩。暖暖的红色铺天盖地,融化在灿烂的阳光里,我回来了,只为与你重逢。青春年少时,遇见华电是我最美的幸运;甲子华诞时,我与华电的重逢述说着最美的故事。
芳华六十载,奋进正当时,为“点亮新时代的电力之光”,华电将继续绘制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蓝图,再创辉煌新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