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又一批新生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开始编织新的梦想。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理想的落差,当初的新奇、兴奋、愉快、荣耀逐渐消退,焦虑、抑郁、烦躁、紧张接踵而来。
“来到大学这个人才的聚集地,大一新生要想走出‘心理失衡期’,必须端正认识,及时调整心态。若依旧沉醉在往日的光环中不能自拔,往往被动落后。每年都有部分高考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大学里一落千丈,逐渐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河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潘子彦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他们对新生活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模式等不适应,导致心态失衡、萎靡不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性格较孤僻。”
“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伏案学习;在大学里,需要根据社会现实等各方面条件,在展望中恰当定位自己,树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河南理工大学理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丙新说,“若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常会感到打不起精神、无所适从。”
“空虚、郁闷”是很多大学生的口头禅。他们总觉得大学没事做、很无聊。除了上课外,就是睡觉、上网;有些人甚至连课也不去上,过着“沉沦”的生活。
其实,大学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里有许多好的学生社团,如新闻社、舞蹈协会、文学社等,这些社团一般会举行多种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大学里面又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如果你有一技之长,比如写作、唱歌、跳舞等,就积极通过各种活动、比赛展示自己,赢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会收获自信。
记者建议,大学新生首先要学会理财,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收入来规划日常消费,并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其次,要善于团结,对人要宽大仁和,坦诚相待,创造一个安定团结、心情舒畅的身心环境,这也是将来尽快适应社会的一个“热身运动”;再其次,要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