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中曾言,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内心安静的人在举手投足间都是从容淡定、儒雅谦逊的,这就是2013级电气创新班的吕哲同学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两次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校长奖学金提名和国家电力特高压奖学金。对于这些成就,他曾说,“我从来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我所做的,仅仅就是将对待学习的态度摆得端正一点儿,将面对外物的心态放得平和一些。”如今已经保研的他在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有很多温暖的记忆和经验希望分享给我们。
吕哲认为大一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会适应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型。他鼓励大家积极发展兴趣。这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是存在的。他真诚地建议同学们多尝试一些活动,慢慢发掘出兴趣与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从而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很喜爱骑行的他曾跟随车协长途骑行,尽赏沿途风景。大三时,为了保研,他才忍痛放弃了骑行,转为每周三次去健身房锻炼。“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同时也能让我保持精神亢奋”,他笑着说。
在大三时,面对竞争,吕哲全心全意扑在了学习上。他会在考试前制定计划,梳理所学内容,回顾课本、课件、课后题和作业,将尚有疑惑的题目整理出来并一一突破。他不喜欢盲目刷题的学习模式,认为题目贵精不贵多,只要将历年真题吃透就足够了。他也强调听课的重要性,认为课上有重点地听讲比课下埋头看书更有效率。故而,上课时他通常坐得比较靠前,以便集中精力听讲。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他会首先自己钻研探究,若认为有深入掌握的必要便会去与老师、同学讨论。正是因为始终对学习抱有严谨端正的态度,坚持思考与付出,吕哲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对于参加竞赛,吕哲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首先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在繁琐的查资料环节会多一些乐趣;其次是论文的排版,务必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最后是抱着端正务实的态度备赛,不要太过功利,只做表面文章。除此之外,团队合作精神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吕哲还有一个反思的习惯,会在一周内进行几次自我反思,内容可以是自己最近的生活学习状态,也可以是对各种事情的梳理和总结。或许是在晚自习后洒满月光的校园小径,或许是在落叶满池的安静的小溪边,吕哲会先让自己安静下来,再开始冥想和反思。“这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会让自己更有理性,生活也会变得更有条理”,他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