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37000dcm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下载» 华电记事» 名师风范

无悔地与华电一同成长-37000dcm威尼斯

作者:孟昭朋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15-12-30     浏览次数:

回想我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很幸福。最初,我是留校教书的,最后离职时,又是在讲坛上告别了我的职业生涯。静静地走在校园里,每每看到操场上生龙活虎的年轻学子,看着校园里夺目的社团活动的招聘海报,都会让我仿佛又走回了我的青年时代。———孟昭朋
2015年9月3号,我们举国欢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在收看天安门阅兵时,我真的很激动。为祖国今天的强大,也为我们曾经经历的屈辱。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那是源自内心的深切感受。
  我们始终坚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则更坚定地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1949年,我在北京五中上初中时,很幸运地参加了天安门的开国大典。当亲眼目睹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并亲耳聆听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我们都坚定了要为新中国去奉献青春的信念!当晚,我和同学们参加了盛大的提灯游行,直至深夜。那晚,大家都没有回家,兴奋地睡在学校的教室中。
  我在1949年入团,1953年入了党。
  1953年毕业时,我特别渴望投身到国家建设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当时学校的宣传口号是 “服从分配,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没想到,学校刁书记很严肃地对我宣布: “学校已经决定让你留下了。你刚入党,要服从组织决定,好好工作吧!”
  那时年轻,我在金工力学教研室承担了机炉电三个专业五个班级 (炉407、炉408、机407、电313、电314)全部工程力学 (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零件机器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和作业批改,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尽管才刚刚18岁,比有的学生年龄还小,我还是担任了化304、机407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当我在工作中感到知识贫乏时,又很幸运地参加了燃料工业部举办的师资班的学习。部里对我们这批学员很重视,专门聘请了清华、北方交大和矿业学院的老师授课,从而使我们较为系统地学习了 《高等数学》和《工程力学》的全部课程。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开始接触到党务工作和群团工作,并在系里全面接触了教学管理工作。本来以为我在校团委先干两年,再回来教书的,没想到从此就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岗位上扎了根……1958年9月,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以北京电力学校为基础,办一所高等学校,定名为 “北京电力学院”,校址确定在西直门。全校师生员工无不为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欢欣鼓舞。在学院筹建办公室主任董一博的带领下,我们举办了热烈的挂牌仪式,学生们敲锣打鼓地欢庆着这个光荣的历史时刻。
  那时,团委要全面负责学生工作,而不是单纯地做学生思想工作,甚至包括学生实习,都要由团委布置。
  因此,各系的团总支书记都很忙。我们在抓好学生学习之余,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育竞赛等。1961年,由热工01班提议,我们开创了名为 “电院之春”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先后组织了舞蹈队、话剧队,排演了曹禺的 《雷雨》。我们最终还成立了北京电力学院学生文工团。
  当然,在艰苦的建校初期,由校团委组织学生参与建校义务劳动,更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倡导和支持学生热爱劳动,组织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现场实习中去。
  每年的五一、十一,我们都组织学生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游行和晚会跳舞。当时,学校的方队是标杆队,要求挺高的。为此,我们组织同学们抓紧课余时间严格训练。总之,那时的文体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让人紧张而丰奋。
  当时,我在团委的头衔就是个 “干事”,可却要负责全面工作,因为,团委没有任命书记。这样,在学校召开党代会时,我就以团委副书记的名义,成为了校党委成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校团委在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入党,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等方面,承担了重要角色。根据当时学校的组织设置,校团委直接参与了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各项重大决策与活动,使我在群团工作的岗位上,受到了考验和历练,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6年文革开始后,我作为 “修正主义苗子”受到冲击,进了劳改队,每天劳动打扫卫生,带着大牌子排队到食堂吃饭。有趣的是越南留学生看见我还尊敬地点头打招呼。那时,学校每周六放电影,他们常找到我签字,再后来,我们就都 “自我解放”, “逍遥”了。学校搬到岳城水库时,大家都很狼狈。那时,流传着句很无奈的顺口溜,如 “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逃难的,仔细一看是电院的”。在这个清苦的时期,师生们只得 “上街三尺布,下河半盆虾”,以改善生活,苦中作乐。
  我是在1971年到了电力系任党总支书记。那时,我们已经开始思考和着手学生专业水准提高的工作了。1982年,我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北师大高校干部进修班。结业时,撰写了 “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如何搞好教研室工作”的论文。回校后,我被抽调到院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1983年3月后才回到系里。
  1982年底,按照中央 “精干”原则,为实现高校干部 “知识化、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的指示精神,部党组专门派了干部考查工作组,经过长达一年的考查,广泛听取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选拔和确定了学院新领导班子成员。
  那时,让我非常感动的是76岁高龄的刘屹夫院长,来到筒子楼让我填写了干部考查登记表。我的老师和老领导张瑞岐还特地征求我的意见: “如果进入院领导班子,你做什么工作更合适?”我表态说还是比较擅长党务工作,毕竟我曾在电力系做过总支书记,还在学校团委工作过。
  正式宣布新班子前,赵部长分别找到我们一个个谈话。
  这年,我和王加璇被破格提为院党政正职。
  1983年12月1日的这天,对我们六位进入院领导班子的人来说,都是个不寻常的日子。那个晚上,我们新班子成员开了个小会。大家共同感到落在我们肩上的任务是重要和艰巨的。当然,我们也为受命于党和国家而自豪,一致认为学校转入大发展时期的前途,应该是充满光明的。我们应该勇敢地接好前辈的班,不辜负全院师生员工的信任,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第二天,在中层干部工作会议上,我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言。
  针对同志们对新班子存在的担心、不放心和有没有决心办好学校的担忧,我们也一一作了答复。首先就大家提出的 “班子成员家和户口在北京,不安心在保定的工作”的问题,我作出回答:请同志们放心,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个人难题,我们会认真对待。有同志问原任各系、部、机关的中层领导能否搞好团结,齐心协力为大局?我表态:我们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确定了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信念,在与华电同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之间早已结下了战斗情谊,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要带头搞好团结,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而对于新领导班子有没有能力和决心把学校办好的质疑,我的答复是:我们既然受命于发展的时代,就要团结和依靠在座的同志们,相信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们一定能够做到团结一致,振兴华电!
  我们的这个班子,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将建校以来,由一人兼任党委书记和院长的制度,首次改为分设党委书记和院长,从而实现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了校长在教学、科研建设上的主动性。
  二是果断地采取了 “割韭菜”的措施,老班子一人没留,新班子成员没有一人当过校级领导,我们平均年龄50岁,比原领导班子降低了16.5岁,是被寄予厚望的年富力强的班子。
  三是新老班子交替来得突然,几乎没有过渡过程。所以,我们初步确定了工作分工,努力保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在此次会议上,我们部署了工作任务和具体安排,对中层干部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最后,我还是很客观地强调:我今天只是代表新班子表个态。由于昨天下午我们才接受任命,对全院的情况不甚了解,也没有时间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但是,今后我们会逐步解决各类问题,请同志们谅解。刘院长四年前到学校后,对学校形势的评估是 “在建设、发展和进步中”。我们则坚信在水电部和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学院一定能继续建设得更美好、发展得更迅速、进步得步伐更大。
  1984年,我们身处高校改革的大环境中。从6月开始,全国高校、部属高校和省委、地市委相继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贯穿的精神就是部属高校的改革工作。国庆35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 “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的口号,表达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一心搞活国家经济的决心和愿望。社论同时强调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我始终非常赞同党中央把“高度民主”列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赞同中央提出的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和常态化。
  在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从1979年开始,我们结合学校特点,逐步筹备和建立健全了举办全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试点。实践证明,这种民主管理制度,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办好学校和加强党的领导。根据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我们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我在报告中强调了定期召开教代会,可使学校的重大决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落实好教代会制度,可使知识分子拥有更大发言权,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学校决策的积极性;同时,教代会也是我们解释治校方略、与教职员工密切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我对学校的工会工作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希望工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能结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工会工作和文体活动,让教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既强健了体魄,又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和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翻阅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1984年10月6日的报告提要,看到如今学校每年年初召开的教代会,我们这些创建了教代会制度的老人,还是很欣慰的。
  还有,我们打开了相对封闭的校门,主动处理好与周边学校的关系,先后与河大、农大和医专等学校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加深了了解,交流了经验。
  针对我校两地办学的特殊现状,我们明确提出了“两地同步前进”的发展模式:一边积极找省里要政策和支持在保定开始征地筹建二校区,一边在北京想方设法找十九院,收回学校被占用的校舍和校园。
  当时,尽管家在北京。但寒假期间的每个春节,和家人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后,孩子就用自行车驮着我,赶到北京站乘车回保定,参加学校大年初一的团拜活动。深夜三四点钟,走在寒冷的保定街头,一路上都是放鞭炮的,很是热闹。
  五个春节,我就一直是这样走在两座城市冬日寒冷的夜色里……为稳定师资队伍,我们陆续为原有北京户口的老教师、老同志在方庄安排了住房,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业务领域的职称评定工作,也开始着手进行。我们还在二校区开始新建运动场和游泳池,以解决教职员工体育锻炼缺乏场地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生活。
  北京研究生部与电科院分开独立办学后,成立了电力部北京电力管理干部学院,这样我们才有了 “大户口”,可以申报建设校舍,改变了学校一直以来只有三幢教学楼,被大家调侃为 “一块臭豆腐、两块酱豆腐”的尴尬局面。
  回首任职五年间,学校迎来了建校30周年的发展,真是坎坷得很。虽然原北京电力学院清河小营校址,现已荡然无存,然而华电精神,在一代代华电人手里,得到了传扬和发展。我们的学校,在动荡中得以保留下来,真的太不容易了。
  1988年,我调任经管学院任书记,工作了7年后,迎来了1995年的两校合并。一年后,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在社科系讲授了两年的 《公共政策学》和 《调查研究》等课程。时隔四十年了,我又实实在在地走上了讲台,当起了老师,虽然很辛苦,但是非常愉快。教书和备课的充实,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1999年至2001年,受系里委托,我到北京中电公共关系研究所任所长。1999年底,还在国家电力公司驻华北电力集团公司 “三讲”教育巡视组工作过一段时间。
  回想我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很幸福。最初,我是留校教书的,最后离职时,又是在讲坛上告别了我的职业生涯。静静地走在校园里,每每看到操场上生龙活虎的年轻学子,看着校园里夺目的社团活动的招聘海报,都会让我仿佛又走回了我的青年时代。
  学校50周年校庆时,我还上台激情四溢地朗诵了一首颂诗。
  前些日子,在小营的活动室,离退办为我们20多人举办了隆重的 “八十岁”生日聚会。大家用歌声与欢笑,为我们祝寿。那天,我非常激动,能在迟暮之年,拥有这么多老朋友的祝福和庆贺,能被学校离退办关爱着,
孟昭朋,中共党员,1935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力学校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北京电力学校、北京电力学院、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北京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工作,历任团委宣传部长、团委副书记,电力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院党委书记。退休前任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1960年出席北京市高教群英会,荣膺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当选保定市第五届市委委员,1992年当选北京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曾主持学报工作,创办《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任首届编委会主任。主编《华北电力学院30年院史》。发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等文章。1997年退休。
真的是难得的情谊。
  1950年我于北京五中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二中读高中,而后我放弃了读高中上大学之路,毅然报考了电业总局职工学校,录取的通知是公开刊登在1950年10月9日的 《人民日报》上的,那时是很自豪很幸福的事。所以,我一直珍藏这张早已泛黄的从报端剪下的小纸片。这份 “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录取新生名单”分八个大区:北京、津唐、察中、济南、南京、太原、石家庄和大同区,共195人,其中北京录取人数最多,有52人。其他省份多的20、30人,少的才7、8个人。我们入学时,冬夏季发制服,每月有120斤小米的生活津贴,还发本子和铅笔等学习文具和用品。
  实习时,我们小分队去了太原 (阳泉)第二发电厂。当年日本人把500千瓦的机组弄到了山洞里,我们与工人师傅一起刮汽机叶片,找转子动平衡,参加了72小时试运行。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到过太原第一、第二发电厂,河南焦作和山西绛县发电厂等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干边学收获非常大。
  留校做教师后,我于1956年8月在办公楼前拍了张照片,现在看看那张洋溢着青春朝气的老照片,真是无限感慨。这张老照片后,有我当年抄录的马雅科夫斯基的诗句:教师/像一座山一样/出现在第三条战线上———学习的战线上/书本的战线上/好像/一个骑兵/一个英勇的前线战士/一个英雄。这铿锵的诗句,表达了我们身处的建设祖国的火热时代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也表达了我们做好人民教师的决心和自豪。
  岁月悠悠,转瞬间似乎一生的时光,就这样舒缓地流淌而去了。
  我很庆幸,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和老伴相濡以沫,度过了金婚岁月,晚年生活得简单而快乐。一对儿女也早已成家立业,家庭和美,事业有成。孙子、外孙女则学业有成,健康成长。
  八十年风风雨雨,历经沧桑,如今沐浴着国家昌盛、学校跨越发展的阳光,正可谓 “身处斜阳夕照中,笑看晚霞映满天”!
  学校最近十余年来的飞速发展,更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我们为学校正发展成为一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新能源电力时代的梦想,勇于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努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而自豪!也为那些为实现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华电梦努力奋斗的后来者,由衷地祝福和祈愿!

 

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