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37000dcm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下载» 华电记事» 华电故事

哥 舒 昔 勇 今 何 愚-37000dcm威尼斯

作者:陈华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16-09-01     浏览次数:

哥舒翰是唐朝由盛转衰节点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出自西突厥哥舒部酋长世家,以骁勇著称,西疆之人曾作《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赞其守边有功,威震胡夷。哥舒翰还是一位受过传统中华文化影响颇具爱国心的将领,“能读《左氏春秋》《汉书》,通大义”,曾作《破阵乐》“一唱尽属唐国,将知应和天心”,唐玄宗曾对其子哥舒曜赞道:“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谁知,这样一位战功卓著且忠诚可靠的盛唐名将,却在安史之乱爆发临危受命后战败投降,前后判若两人,不免令人扼腕。
  哥舒翰之父哥舒道元娶了于阗王之女,官至安西副都护、赤水军使。因手握兵权,其妻孥只能生活在长安,这是古时的预防措施,胡汉大将概莫能外。哥舒翰年少时就荫补了果毅军职,加上家庭富裕,豪爽仗义,呼朋引类,成为长安市上颇有名气的官二代。也不知是否其父认为家中子嗣艰难,抑或不愿让儿子过早刀头舔血,所以一直没有让哥舒翰进入军中,更没有从政,就任由他快意人生,也算是当时贵公子中的奇葩。不过,哥舒翰沉湎其中,自得其乐,似乎并没有想着有所改变。这种裘马轻狂的局面直到哥舒翰四十岁时才戛然而止。
  那一年,道元死了,哥舒家的顶梁柱折了。不过,耽于旧好的哥舒翰哪怕在不惑之年仍不想做些什么,只是按规矩给父亲守孝三年,然后一切照旧。幸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长安尉对他非礼,给了他当头棒喝,让从来生活安逸且性格率直的哥舒翰觉得受了奇耻大辱,于是“慨然发愤,游河西,事节度使王倕”,从此平步青云。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得到了唐玄宗养子、名将王忠嗣的青睐,很快就因为战功卓著成为拱卫西土的高级将领,更凭着王忠嗣的关系,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到了天宝十一年,他受封河西节度使、太子少保,还先后进爵凉国公、西平郡王。盛唐时,异姓封王是很难的,哥舒翰得以封王,除了其战功显赫外,还得益于出身胡人,唐廷为了笼络胡人首领或重将,往往不吝封爵。不管怎么说,哥舒翰的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和恩主王忠嗣。
  哥舒翰升到高位后,与另一对胡人将星安思顺、安禄山兄弟的关系却日益恶化了。安思顺也曾经和哥舒翰在一个马勺里吃饭,是一正一副的关系。可惜两人搅不到一起,在王忠嗣的权威下,两人还能勉强合作。王忠嗣受李林甫陷害去职后,哥舒翰和安思顺就分道扬镳了。随后,哥舒翰的侠义情怀泛滥,在受命进京时,他拼着自己的官爵不要,力保王忠嗣,传为美谈,也着实感动了唐玄宗。结果,王忠嗣贬官,哥舒翰却升了官,而且挫败了一起针对太子李亨(王忠嗣从小和李亨一起长大,李林甫整王忠嗣的目的就是剑指李亨的)的废立阴谋。以后,李亨成为唐肃宗,没有穷究哥舒翰降敌之事,或许就是对此事心怀感激。因为,李亨的前任太子哥哥摊上这事,可是掉了脑袋的,在皇位面前,父子兄弟之情历来很脆弱。
  安禄山是安思顺叔父的继子,两人虽同姓,却无血缘。不过,小时候,这对名义上的堂兄弟一起患难,情谊深重。所以,他本来与哥舒翰风马牛不相及,却因为安思顺交恶了。
  唐玄宗一直想化解双方的矛盾。就趁三人同时在京的机会赐宴调和。哥舒翰与安禄山都是唐朝最重要的方面大员,彼此也不想闹得太僵,再说,怎么也得给皇帝个面子吧。于是,酒宴之初,双方把酒言欢。可惜酒过三巡之后,风向骤转。当时,安禄山存心套近乎地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哪知哥舒翰喝的有点儿高,不自觉地掉起书袋:“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禄山以为讥其胡也,大怒,骂翰说:“突厥敢如此耶!”翰立马恼了就想回嘴,陪酒的高力士忙以目示之,哥舒翰这才未发飙。此后,两家的恩怨再也无法冰释了。
  这其实有很大程度是双方误读造成的。中国文化讲究狐死首丘,主张人死后要落叶归根。而突厥文化却认为野狐向窟嗥,必患癞疮,是上天的惩罚,借以讽刺那些背弃国家、亲族的坏人。再者狐者,胡也,南北朝以来,很多时候狐都代指胡人。安禄山没多少文化,听话听音,更容易将狐误听作胡,以为哥舒翰损他是胡人,爱忘本,会遭天谴。此时的安禄山可能已生反心,自然忌讳这些话,能不反唇相讥吗?故而唐玄宗的一番好意最终适得其反。
  两人的不和曝光后,杨国忠就拉拢哥舒翰共同打击安禄山。安禄山只好用尽手段自保,甚至不惜认杨贵妃为母,把自己打扮成肥儿取悦唐玄宗,以化解杀机。同时,厉兵秣马,窥伺中原。
  不久,哥舒翰与唐玄宗的蜜月期随着杨国忠的兴起,渐渐沟通不畅了。加之,重回长安的哥舒翰旧习难改,纵情酒色,身染风疾,不得不在家修养,遂与唐玄宗的关系疏远了。远离兵权的大将在天下太平时,大多还是能得善终的,所以,哥舒翰的晚景本不该太差的。
  偏偏天不遂人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随着安禄山的胡汉铁骑势如破竹,滚滚而来,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的唐玄宗慌了手脚,决定以胡制胡,起用哥舒翰力疾从军,扼守潼关。此时的哥舒翰对唐王朝还是很忠心的,二话不说就赴潼关拒敌了。
  然而就在此前后,哥舒翰与杨国忠的关系日趋恶化。部将劝他借着重掌兵权之机诛杀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又有人建议除掉安思顺这个老冤家,哥舒翰同意了。安思顺与安禄山从前虽然要好,但随着安禄山的反意渐明,兄弟俩终于反目。安思顺屡次上书朝廷揭发安禄山,但都没有下文。不过,安禄山反后,朝廷看在他从前的功劳和揭发安禄山的事上,不予追究,只是削夺兵权,改任文职。哪知,哥舒翰派人伪造其与安禄山串谋的书信,故意让有司查到,结果可想而知。
  事后,杨国忠感到恐惧,生怕哥舒翰对自己不利,就决定逼哥舒翰出兵,好让他和安禄山两败俱伤。
  刚刚品尝了除掉夙敌快乐的哥舒翰没有太多时间考虑朝堂之争,他迫在眉睫的是解决潼关守军的战力问题。
  百年多没有内战的唐朝中央军早已军纪废弛,将帅离心。哥舒翰是不敢率领这样一只军队,与势头正盛的叛军决战的。他要花大力气整军经武,加之安禄山暴起发难,天下未附,且劳师远征,粮秣难继,完全可以阻顿其于坚城之下,致其日久生变。甚至还可让朔方出兵抄掠叛军老巢,使其首尾难顾,朔方名将郭子仪就是这样建议唐肃宗的。真要如此的话,安史之乱必不致持续八年,唐王朝也不会至此盛极而衰了。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叛将崔乾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看透了哥舒翰的用意,也深知唐玄宗不切实际的速战速决思想,就故意将一些羸兵摆在潼关城下,而将主力隐藏起来。闻听潼关叛军势弱的消息,杨国忠力劝唐玄宗出战。哥舒翰再三上表说:“安禄山精通兵法,又有备而来,利在速战。现叛军以老弱病残示我,定有诡计,必是暗藏精锐以诱我,如我军轻出,必陷敌手,悔之无及!”久居深宫的玄宗不知前线军情,执意派宦官到潼关督战。
  面对皇帝严旨,哥舒翰不得已开关出击,结果中伏惨败,二十万唐军十不余二,剩下的已成惊弓之鸟。很快,潼关失陷,长安告急。哥舒翰也被部将火拔归仁挟入叛军营垒。看来,关键时刻,胡将真的不太可靠。
  起先,哥舒翰还一心求死,但禁不住别人的劝告,及至见到僭号称帝的安禄山对他伸出橄榄枝后,他的心动摇了。
  安禄山笑着问昔日冤家:“你这个高傲的突厥贵族,今天还敢轻视我吗?”哥舒翰此时全没了英雄胆色,忙谢罪道:“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现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愿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三方唐军。”安禄山大喜,马上封哥舒翰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归仁斩首向其示好。哪知,这些哥舒翰昔日手下接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大臣体面。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软禁起来。
  一年后,安庆绪弑父出逃,顺手宰了哥舒翰。可怜的哥舒翰晚节不保也不过换来一年多的苟延残喘。杜甫对此感叹:“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那么,哥舒翰昔勇今愚的原因何在?简单地说,就是怕死,特别是一个久病的人,往往更怕死。不过,古人是讲究株连的,哥舒翰哪怕不想死,也要为亲人考虑,因此,他可能一度会想自杀,但架不住自杀不成,干脆破罐子破摔,不想死了,这是人之常情。当然,如果这样评判一个曾经勇武不凡的将军似乎有失偏颇。我想哥舒翰之所以会降,还有几个原因:一是他的前任高仙芝、封常清战败后被玄宗所杀,让他心生忧惧;二是杨国忠曾安排亲信率军在他后方名为支援实为防范,他虽以议事为由将杨的亲信斩杀,但与杨结怨太深,不得不有所顾虑;三是唐玄宗对他的疏远和安禄山的招徕,让他生出了异心。所以,他才会前勇后愚,徒招骂名。
  幸运的是,唐王朝并没有过多追究哥舒翰的罪过,不仅他的儿子没有被杀,而且在他死后还被追赠太尉,谥“武愍”,其中武是对他昔日战功的肯定,愍则是对其叛节行为的讽谕,但不属恶谥,这或许是唐室对因自己失策导致哥舒翰战败被俘的一种自赎吧。

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