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国内首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落户我校,该研究院由科技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指导,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研究院将以“国家亟需、特色鲜明、机制创新、引领发展”为导向,对能源与交通融合领域相关技术、产业、政策和趋势,进行专业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
研究院成立会上,莅临学校参加会议的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唐艺艳、交通部科技司副巡视员郑代珍、教育部科技司副巡视员高润生与我校党委书记周坚、校长杨勇平,共同为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成立揭牌。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郭剑波院士、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院士、湖南大学罗安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中国商飞集团吴光辉院士、科技部计划司原司长王晓方、科技部高新司原司长赵玉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科技部高新司武平处长、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孙嘉弥处长、科技部高新司孟徽副处长以及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檀勤良主持。
曹健林在讲话中指出,对能源交通两大领域的交叉融合、协同优化、资源调配等问题开展深度联合研究极为必要。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我国能源交通融合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参与了我国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重大专项的政策咨询、项目论证、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任务。相信华电作为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的落地执行机构,一定可以顺利保障研究院建设必须的各项人、财、物的配套落实,并且能组织协调各位专家共同发挥研究院的战略咨询和宏观决策支持作用,推动我国能源交通领域的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他希望研究院聚焦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定位精准、目标明确,加强与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智库的应有作用;要紧扣实际,形成有内容、有指导意义、富有操作性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思路,而非人云亦云;要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努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特色智库,支撑国家战略,促进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杨勇平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协同校内外能源、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组建成立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推动学科延伸、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新视角,为行业发展搭建新桥梁,为学校在新时代打开发展新路径、实现新作为奠基立向。党的十九大为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研究院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建立多学科协同研究的组织体系和框架;要坚持开放运行的原则,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制定中国标准、传播中国声音,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交流与宣传,发挥智库传播研究作用。
秦勇在讲话中指出,研究并预见能源与交通领域融合的模式、形态和布局,及时规划相关科技创新的任务和路径,对提升两大领域乃至我国科技进步整体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以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研究院的常设落地机构,既能有效促进以综合能源为依托的绿色、智能和高效交通技术发展,也可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科技部将大力支持研究院建设,共同推进我国能源交通领域创新驱动的融合发展。
唐艺艳在讲话中指出,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重点高校,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能源局将大力支持落户于华北电力大学的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充分发挥研究院在服务交通领域能源变革、科技创新与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咨询、专项规划论证以及过程管理的智库作用,共同推进我国的交通领域智慧用能的融合发展。
郑代珍在讲话中指出,华北电力大学先后参与了国家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电气化专网及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规划和科技创新,为交通相关能源技术领域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相信以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研究院的常设落地机构,可进一步整合各方智力资源,为交通与能源的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发挥重要的智库和科技支撑作用。交通部将大力支持研究院建设,共同推进我国以绿色、智能、高效、便捷、综合为特征的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
高润生在讲话中指出,华北电力大学在能源领域与交通电气化领域一直发挥着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在积极参与国家能源、交通领域融合的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选择以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研究院的常设落地机构,能有效促进以能源交通领域融合的技术进步,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条件支撑和资源保障。希望研究院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加强科教协同、校企合作、军民融合,积极探寻机制体制改革创新。
学校坚持“开放共享、汇聚众智”的原则,组建了能交院执行机构、能交院咨询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檀勤良宣读了学校聘任文件。研究院咨询顾问委员会由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担任主任,首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产学研用金”等方面近30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院常设机构依托华北电力大学,院长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担任。
研究院首任院长贾利民汇报了研究院建设方案。根据职责与定位,研究院将致力于成为被国家、行业、企业、学术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信赖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特色智库,将主要从事以下工作:专业咨询与能力评估,优秀实践引荐及宣传,多层次人才培养,学术与政策交流组织和协调。
会上,孙逢春院士、刘吉臻院士分别作学术报告,这也是我校迎接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院士华电行”活动之一。
孙逢春院士在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的报告中,从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等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刘吉臻院士在题为《能源革命与新能源电力系统 》的报告中,围绕能源革命的背景以及国家战略路线图,详细阐述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瓶颈与关键技术。
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是由科技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联合支持的高起点、高标准和独立运行的第三方智库机构,常设机构依托我校。研究院将融合能源和交通两大战略性/基础性经济、科技和产业领域,搭建政策决策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方交流共享三个平台,构建一个被国家、行业、企业、学术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信赖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特色智库,支撑国家战略,促进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附:
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曹健林
常务副主任委员:何华武
副主任委员:丁荣军、刘吉臻、欧阳明高
委员:陈纯、顾大钊、郭剑波、金红光、靳晓明、李朝晨、李骏、罗安、钱清泉、孙逢春、王晓方、吴光辉、奚国华、衣宝廉、张军、赵玉海
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会:杨勇平
常务副主任委员:贾利民
副主任委员:龚明、王成山、吴志新
委员:毕天姝、韩斌、黄学杰、鞠 平、李克强、李剑、李耀华、刘建、刘建国、沙爱民、苏权科、孙宏斌、唐伯明、王俊利、王云鹏、王震坡、吴玲、徐兰军、严新平、杨军、于德翔、余卓平、张进华、张世贤、张维荣、赵国堂
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机构:
院长:贾利民
执行院长:马静
副院长:刘志刚、王震坡
研究人员:叶锋、郭春林、师瑞峰、陈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