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年时间,和学生及家长的沟通短信有几百条,上万字;辅导帮助的学生几十人,使他们战胜心理障碍、网络游戏、身体疾病、经济困难、厌学、恋爱挫折,重塑信心,专心学业;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百折不回,不怕被拒绝,耐心做学生思想工作;主动寻找帮扶对象,以母亲般的关爱呵护学生。
这就是王秀荣返聘自动化系心理辅导员两年来的感人事迹。
“王老师妈妈,终于退休了,可以好好给我们当生活秘书啦!”女儿对刚退休的王秀荣开着玩笑。
王秀荣很开心,“女儿,放心吧,时间肯定会自由点了,会照顾好你们的,不过还是希望你们支持我再为学生们忙点事吧。”
王秀荣,自动化系的教学秘书,系里的任课老师、学生都很熟悉她,毕业多年的校友也能想起这个熟悉的名字。
一转眼,王秀荣到了退休的时候,几十年来,习惯了为学生忙前忙后,看着学生有挂科的,她总是想着和他交流沟通,怎样才能让他补上落下的课程;看着有同学生病了,就立马赶到医院,照顾安慰,直到他康复;一旦知道学生遇到经济困难,就急忙帮他申请岗位或争取临时补助。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王秀荣恨不得一天24小时去把事情解决完。整日整年便这样忙忙碌碌,真是把学校当成了她的第二个家了。
突然退休了,闲了下来,王秀荣反倒不适应。清晨,习惯性地又来到学校,看着熟悉的广场、图书馆,看着操了半辈子心的学生,真想找他们谈谈啊,问问他们学习生活上有没有什么问题,来到学生面前刚要伸出手和学生打招呼,可伸出去的手一颤,湿润了眼眶,意识到自己退休了,已经离开这里了。可这学校分明是自己的家,这学生分明就是在自己的孩子啊,怎么能够离开呢?
王秀荣思前想后,不能离开学校,不能离开学生的念头挥之不去,反而越来越强烈,她感觉到自己已经把学校当成了另一个家,就算是退休了也要为学校多做点事儿!
第二天一早,她就来到学校,找到了系领导说,学校就是我的家,为学生工作就是最好的休息!系领导被王秀荣感动了,一周以后,王秀荣就以返聘的形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学校。
王秀荣接受了自动化系的聘请,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员,又开始忙碌着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了。多年的学籍档案管理经验,使她迅速建立起自动化系学生的“心理档案”。
办公室小张是新来的年轻老师,对电脑十分精通,只要是关于电脑的问题,小张都能很轻松地解决。
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王秀荣很着急地把小张喊过来帮忙,询问怎么把这个单元格复制到另一个表格里,小张按动几下鼠标就解决了。小张发现这是几百名学生的资料和信息,有些好奇:“你在忙什么啊,不是不用管学籍和成绩了吗?”王秀荣抬起头:“这是学生心理方面的档案,今天刚和一个学生聊天,我想把他的资料记录下来,成为一个心理档案。”小张挺感兴趣,“怎么想起来要建心理档案?”王秀荣扶了扶眼镜,“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总被家长宠着惯着,独自在外生活,遇到点儿困难、挫折,可能会做一些傻事儿。我想建一个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心理动态记录下来。”小张很感慨:“您都退休了还这样细心啊。”看到小张有兴趣,王秀荣便邀请小张一起来完成这个心理档案。
等到真的开始忙起来,小张才发现这个心理档案的工作量极大,每份档案的建立都要找学生谈话并整理,还要和成绩、学籍以及各种社团工作汇总。新生一入学,王秀荣便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每次和同学进行交谈后,都会仔细记录下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然后把他们的个人资料档案、心理健康档案,链接上他们的照片、宿舍床位号,进行整合,就此创立详细的学生心理档案,然后通过网络共享,使辅导员们对学生有了全方位的把握,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
这么大工作量令人望而却步,而王秀荣却能坚持去做,令小张很钦佩。于是,他发挥电脑特长,在王秀荣构思的基础上又做了技术优化。半年后,终于把这个以宿舍为单位,以心理健康为主的心理档案完成了。看着这份档案,王秀荣和小张特快乐!
王秀荣忙起来就顾不上家了。女儿看不到妈妈的身影,但她懂妈妈,知道她一心都在学生身上,也很支持她的工作,有时候也开开玩笑,“妈,您到底是不是我的亲妈啊?怎么您对那些学生比对我还要好呢?”王秀荣挺歉疚,“这是妈不好,太忙了,光顾着工作,对你关心少啊,以后会注意。”女儿搂着王秀荣肩膀,“妈,逗您玩呢。知道您老惦记着学生,惦记着工作,我懂您,永远支持您,您就好好工作吧。”
王秀荣很宽慰,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新生里有个广州女孩叫小爱,小爱来校后,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尽管有老师同学的关心,还是感觉无依无靠。有一天,小爱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倒在走廊里,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病床上,意外地发现王秀荣坐在床边。王秀荣看到小爱醒来,用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头还晕吗?感觉好些了吗?还有哪里不舒服?医生说,你只是水土不服,没有什么大事,不要担心,好好休养,一定会很快康复的。”小爱面对王老师贴心的照顾,眼角湿润了,感觉到好像妈妈就在身边陪护。
接下来的几天,宿舍的同学也来陪她,但因为有课,不能天天来,更多的时候,是王秀荣忙前忙后。王秀荣怕医院的饭没有营养,就天天在家里煲汤给她送过去。医院的护士看到王秀荣又来送汤,总会问,“又来给女儿送汤喝了啊?”王秀荣笑了,“她是我的学生,也算我半个女儿吧。”
一周后,小爱又回到了学校。王秀荣并没有放松对小爱的关心,继续暗暗关注着她。
有一天晚上,王秀荣在家吃饭,收到了小爱的一条短信,“王老师,我的学习跟不上,我想放弃了。”看到短信,王秀荣着急啊,骑车就去二校区,天寒地冻、北风凛冽,王秀荣也顾不上多穿点了。在宿舍里,小爱看到王老师的突然出现,惊呆了。因为生病,小爱落下不少课程,课程比较难,小爱跟不上,想放弃。王秀荣苦苦劝导,答应帮她找老师和师姐给补课。每天下班后,王秀荣不回家,而是陪着小爱一起学习。小爱终于打起了精神,学期末,她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后,第一个打电话给王秀荣,王秀荣笑得很开心。
王老师非常节俭,很多用旧了的物件都不舍得丢,女儿多次要给她换个新手机,她都不答应,“还能用呢,等坏了再说吧。”不仅仅是习惯了节俭,还有更深的原因,手机里有很多存储的短信,都是和学生一起聊天谈心的内容,看着学生的回复短信,王秀荣就会很快乐,这可是新手机里不可能有的宝贝啊。
王秀荣那黑白屏的旧手机早已磨去了按键上的数字。每次发短信,她总是带着老花镜,费力地编写。有时候一条短信要要半天才能写完。每一条短信都凝聚着王秀荣数不清的汗水与辛劳,两年来,她就是用这个手机发了几百条短信,密密麻麻得数不清。
这些短信,有关心学生学习的,也有关心学生心理的,除去和学生的交流,还有和家长的沟通。王秀荣对学生和家长发来的短信每条必回,因为她知道每条短信都表达着一份牵挂、一份感情。
有个学生家境困难,但很要强,从不肯申请补助。王秀荣通过申请助管岗位的方式默默帮助了他,使他通过勤工俭学改善了生活条件。他给王秀荣发来短信:“谢谢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我不会放弃自己的!”王秀荣很激动,马上回复:“农家出身的孩子更应该有志气、有骨气、有毅力才对,给家乡人争光。不要气馁,要克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我相信你!”
有位学生家长给王秀荣发短信:“老师,我真的很感谢您对我的孩子尽心尽力,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要是近一点我会抱着你痛哭一场,老师别笑,我是真的,唉,孩子怎么就不知父母心,您的话让我觉得很安慰,谢谢王老师。”王秀荣回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其实老师也和家长一样,觉得考上大学不容易,希望孩子能珍惜,把功课学好。”
通过短信的交流与沟通,同学们更加感受到了王秀荣的和蔼可亲;学生家长体会到了她的认真负责。
“咣当”,216宿舍的门被狠狠地关上了,王秀荣愣愣地站在学生宿舍门口,小希刚刚把她推出门外,又从门里发狠地扔出一句话:“我就这样了,别费事了!”
王秀荣又羞又愧,脸都涨成了紫红色,恨不得找个东西狠狠摔了它,“再管这个破事,我就……”
转身走过长长的走廊,一缕阳光穿越窗口散射在地面上,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嗨,跟孩子制气,真好笑。
小希是一个大二男生,从早到晚不去上课,一直泡在宿舍里玩游戏,沉迷在虚拟世界里。一个学期下来,已经挂了好几科。
王秀荣从学校回到家里,手上做着饭,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小希。切着菜板上的豆角,突然有了主意。把菜刀扔在菜板上,抄起手机,给小希发过去一条短信:小希,我给你推荐一个视频你看看,辽宁卫视《一个32岁的游戏人生》,相信你看了会很震惊,别多想,我不会生你的气,也能理解你,希望明天能心情好起来。”
王秀荣继续准备午饭,还竖起耳朵,期待着手机短信的“嘀嗒”声。但迟迟也没有听到回复。王秀荣没泄气,一天一条短信,总是那样心平气和地表达着自己的关切。一个多月了,小希终于回短信了!那条短信内容王秀荣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嗯,谢谢老师了,我一定会努力的!”付出终于收到了回报,王秀荣紧紧攥着手机不肯放下,眼里噙满了喜悦的泪水。
事情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小希接受了王秀荣的鼓励,但打游戏的习惯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改掉的。他向王秀荣保证以后不会沉迷于游戏,请宿舍的同学一起监督他。每天他都按时去上课,力争把以前挂科的课再补回来。但每天枯燥的学习让他按捺不住,总是偷偷地溜去网吧打游戏。王秀荣知道后,不肯放弃,经常约小希聊天,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两人达成协议,周末可以有两小时的游戏时间。小希很努力,把以前的课程都补上了。看到小希又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王秀荣才松了一口气。
王秀荣面对过少数学生的不信任、不耐烦。有个学生说的“不要多管闲事”困扰了她很长时间。在这些不理解面前,王秀荣也生气过,也牢骚过,也想要放下,但最后总是自己对自己说“嗨,跟孩子制气,真好笑啊”,瞬间将所有阴霾打散。
王秀荣说过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心得:“要经常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虽然带的仅仅两百多学生,但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还有家庭,两百多人乘以家庭成员,那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每每想到这,就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自动化系的某年级学生,有十人留级了。王秀荣主动找他们单独谈心,把他们每个人的原因都记录下来分析,发现他们有的因为恋爱问题,把学习落下了;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总出去做兼职,把功课耽误了;有的感觉进了大学没人总管着,就放纵自己,产生厌学情绪;也有的因为参加太多社团,挤占学习时间。
王秀荣没有笼统地开大会,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精心准备了“劝说方案”,一个一个做工作。苦口婆心、旁敲侧击、因势利导,王秀荣恨不得变成诸葛亮,像“智收姜维”一样和学生聊着,盼着他们改变认识。
“单独劝说”持续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什么效果,王秀荣有些沮丧,但还是不放弃,进一步思考 “对策”。她觉得,如果不把挂科的原因解决掉,就算是学生现在补回课程,以后还是会再挂。王秀荣开始行动了,这次是 “釜底抽薪”行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和勤工俭学岗位,同时还劝他努力学习通过拿奖学金的方式缓解经济困难;对忙于社团活动的学生说,大三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学习成绩会比社团活动还重要;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王秀荣更是用尽了心思,把毕业的优秀校友请回来,用校友的亲身体会劝说他们。在劝说的同时,王秀荣还为他们邀请专业课教师开展辅导,请优秀毕业班学生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这些学生逐渐恢复了自信心,有七个学生补回了以前的课程,回到了自己的原班级!
不管学生存在什么思想问题,王秀荣都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加上全身心投入,总能把学生引向正轨。她的帮扶对象,不仅仅限于某个年级,她经常主动找困难学生帮扶对象,年轻的辅导员老师遇到困难也经常找她帮忙。
新生入学了,王秀荣喜欢经常跑新生宿舍,让新生感受到一个老华电人的关怀。学生开班会,王秀荣也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教室、宿舍、办公室,自动化系的文化体育活动现场,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王秀荣和自动化系的同学在一起,有付出、有回报、有感动。王秀荣,让每一位自动化学子都感受到了浓厚深沉的爱意,时刻默默地守护在身边。图为王秀荣和学生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