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37000dcm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下载>> 华电人物

马卫华:甘作学生创新领路人-37000dcm威尼斯

作者:孙翠亭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4-04-11     浏览次数:
    2008年,他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法学0802班29位同学有28位获全国或北京市科技创新类比赛奖项;2012年,他再任班主任,法学1202班22位同学有18位获全国或北京市科技创新类比赛奖项,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刷新。他,就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卫华教授。是什么让他创造如此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近马卫华,探究其中的奥秘。
 
    责任,开启指导之路
 
    当问及获这么多奖的原因时,马卫华笑道, “我不知道能获奖,教师是个良心活,我只是想为学生做点事。”2008年马卫华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时候,他就把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放在心上并付诸实践,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使自己成为了学生科技创新的领路人。
 
    马卫华不仅指导自己班上的学生,其他学院的学生也会请他指导参赛,他从不会说一个 “不”字,“我喜欢有想法的学生,只要找到我,我都欢迎,而且非常高兴。” 马卫华鼓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组成项目小组,互相学习,有些小组几乎涵盖了学校所有的院系,简直就是一个 “小华电”。
 
    “马卫华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为指导学生参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为了指导比赛几乎十几天不回家,晚上就窝在办公室的那张沙发上,一心希望学生能有所收获。” 一直负责科技创新竞赛工作的团委副书记王集令说。
 
    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马卫华带领学生做的创新项目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 《城市居民绿色出行的调查研究》、 《北京农村绿色节能建筑的调查研究———挂甲峪等10个村为例》、 《光伏下乡可行性与应用前景的调查研究》等。究其原因,他一直希望能发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为国家做点事,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关爱,最美教师之宝
 
    马卫华就要退休了,大家都好奇为什么在退休的前几年他要做班主任,而且从2008年开始,一做就是5年,而且还继续担任。对此,马卫华解释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做班主任,就很难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比赛中,形成一种模式,他选择担任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马卫华真正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他会走进每个宿舍跟学生聊天,每周都要开一次例会,每年都要给每个宿舍拍一张合影,过年过节会带着礼物走进每个宿舍,为班上每位同学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用心关爱每个学生。马卫华与学生建立了深厚感情,用学生们的话说是 “点滴指导,汇聚成恩”、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 “跟着马老师就对了”,今年他也被选为华电十佳最美班主任。
 
    “马老师如果自己做科研一定能取得更多成果,但他愿意把知识和智慧分享给我们这些大一的学生,而荣誉和奖状都是我们的。”法学1202班的李杉杉说。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对于马卫华来说,他们的成长才是马卫华最大的收获。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就像一条纽带将马卫华与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实践,科技创新之径
 
    马卫华指导学生的第一个难点是选题,他要求每个人至少提出5个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为此,他让学生们多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在马卫华的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科学思维,学会了如何将一个好想法落到实处,并最终敲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题目。
 
    确定题目后就需要实地调研,只有调研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才有可能创新,这是马卫华最为重视的环节。调研对于这些很少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尤为困难,0802班的颜行志讲到,“根本不知道怎么调研,一到地方就傻眼了。心里很胆怯,不知道怎么开口。”因此马卫华经常带着学生一起调研,示范如何与人沟通。比如他曾亲自开车带学生去延庆调研,一个乡十几个村,村与村之间没有公交,他和学生们就一个村一个村地与当地农民、政府官员、站点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的颜行志已经可以独自带队去调研了。暑假期间,他作为学校可再生能源推进项目负责人之一,和团队一道走访了全国八个省市,获得了详实的科研数据。
 
    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马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去梁家河调研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招待,马老师让我们记下他们的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联系方式,如果他们来北京,也要我们好好招待。”1202班的陈恩说。很多学生已经和当时走访的人成为朋友,一直都有联系。
 
    “通过参赛,让学生有目的地做社会调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良好过渡,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并快速成长,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硕讲到。
 
    荣誉,学生自信之源
 
    付出自有回报,随着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学生们觉得创新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马卫华让他们改变了自己原来对创新的看法。“没想到在马老师一步一步地带领下,我们也能创新,并从中不断发现乐趣,取得成绩。”0802班的杨玲玲说。1202班的李杉杉做的项目是《北京市平谷区农村绿色节能建筑的调查研究》,她说: “我觉得通过做项目发现并推广平谷区这种节能模式,也是一种创新和突破,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马卫华通过自己的关爱,通过参加 “挑战杯”等大赛获得的优异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正如学生们所说: “我们也学到了马老师身上那种灵气,变得更有底气了。”而且学生们的项目充分利用学校能源特色,让办学特色成为项目特色,也极大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
 
    一个班的学生被分到不同的项目组,他们学会互助合作,进步明显。班集体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学生能力整体得到大幅提升。马卫华心中有更大的愿望,他一直关注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类比赛当作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益尝试,希望自己的班集体能开创一个创新模式。
  
    据王集令介绍,法学0802班和1202班已成为学校创新班集体的典范,产生了示范效应,马卫华也成为学校科技创新指导方面的金字招牌。马卫华所带班级的高获奖率增强了学校、学院、老师、学生对科技创新比赛的关注度,学生向学校提交科技创新作品的数量逐年提高,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强手如林的第七届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晋级第八。
 
    马卫华说: “人总要做点事,一生中总要有一些闪光点。”他把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当作事业来做,从教师的良心、与学生 “同舟共济”的感情,从对学校和国家的责任出发,圆了学生的一个创新梦,创造了领奖台上的奇迹,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
 
    马卫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教授,能源资源环境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能源法、环境法,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和国家部委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3本,获省级奖励2项。
 

37000dcm威尼斯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