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37000dcm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下载>> 大学时代

雷锋过时了吗-37000dcm威尼斯

作者:潘韵竹 叶琪琪 卢航 李薇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记者团      发布时间:2012-03-30     浏览次数:

三月的北京,春风料峭,春意阑珊。然而滞留的寒潮却挡不住3月5号雷锋纪念日在校园里掀起的热浪。一时间,操场路上热闹非凡。红色的条幅迎风飘扬,五彩的宣传板伫立两旁。我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召开主题班会等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来践行雷锋精神,弘扬雷锋品格。

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已成为越来越鲜明的时代符号;雷锋精神,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内心共鸣。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慷慨助人,不图回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半个世纪以来,纪念雷锋、学习雷锋始终是三月里恒久的话题。尽管,学习雷锋的热潮不退,但还是有人不禁要问:时代不断发展,雷锋精神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是否还具有实际意义,又或是已经沦为一句泛泛的口号?大学生们又该如何解读以及践行雷锋精神呢?针对这些疑问,记者在校园里展开了一番调查。

首先,我们通过微博和人人网等途径了解到,一些人士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丝奉献,无限忠诚”在一定程度上只会使大众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为一些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便宜。同时,一些网友援引了有人好心救助车祸受难者,却被诬陷为肇事者的事例,强调说,好人没好报。同时,部分网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说,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下,一味地强调学雷锋只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社会经济效益降低。

然而,华北电力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龚玲霞同学却有不同的看法。她介绍说,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雷锋”期间制定了完整的活动计划,并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展现“雷锋精神”的特色志愿活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回龙观周边小区里有他们贡献的一米阳光;遥远边疆简陋的校园里承载着他们的爱心与呵护;干净整洁的华电校园里绽放着他们不懈的坚持与奉献……一片纸屑,一次弯腰,一个背影,一抹微笑。他们用个人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诠释着奉献光荣的时代精神。

龚玲霞认为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进步,“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使雷锋精神得以延伸与发展,既是新时代的要求,又是人民的愿望。针对“做好事没好报”的事例,她指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害怕引火上身而做有悖良心道德的事情。要知道,毕竟此类事件是少数的,并掺杂着大量的其他因素,另有隐情也为未可知。因此,只要我们问心无愧,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但是,如果因为此类极端事件就全盘否定雷锋精神,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因缺乏凝聚力而分崩离析。“小月月事件”不正为我们冷漠的人性敲响了警钟吗?

同时,她还指出,经济发展不可能脱离文化建设。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篇章,它鼓励人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食粮。无论在经济、道德、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都应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意义。

龚玲霞随后讲到,“学雷锋”并非刻意地去做好事。其实,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便是一种“学雷锋”的表现。正如党和政府号召把“学雷锋”常态化,将其融入到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龚玲霞提到,虽然青协的志愿活动有苦有累,但同学们从中所获得的“精神食粮”却是无价的。虽然同学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有限的,但奉献的热情与爱心却是无限的。最后,龚玲霞意味深长地说:“学雷锋”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一份承诺,更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需要我们坚持去浇灌的生命之树。

把学习雷锋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平平淡淡的生活方式是龚玲霞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带给我们的感悟。正是有越来越多的“活雷锋”行在校园,才让我们的生活更纯净更精彩。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整体情况,记者采访了国际教育学院11级辅导员汤明润老师。汤老师说道,为响应学校号召,国际教育学院自发从团总支和团支部两个层面上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团支部方面,各个班级相继举办了“学雷锋”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使每位同学对“雷锋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领悟。在团总支方面,我校与北京大学合作,组织学生深入工地,对进城务工者进行慰问、捐赠书籍和普及维权法律知识等活动。随后,汤老师谈到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大多即将出国留学,学习雷锋精神对他们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

他首先提到,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当中国学生到海外的大学求学时,是否能够继续开展学雷锋活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因此,如何通过活动把助人为乐的习惯外化到学生生活当中,才是国际教育学院学习雷锋主题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次,见异思迁是人之常情,对出国留学的大学生更是如此。通过体验工地的生活,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基层百姓的疾苦,而且能让出国留学生更清楚自己所肩负的民族责任和使命。最后,汤老师说道,在学生走进工地慰问基层务工人员,向他们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这些基层务工人员也用自身吃苦耐劳,扎根奉献的精神教育并影响着大学生。他认为,雷锋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号。前者更包涵着爱国主义精神、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感恩精神。务工者们的生活和言行举止恰恰能够反映出这三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和他们交流有益于学生汲取人生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交流能引起学生反思,从而自觉培养雷锋精神,为将来出国留学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每个人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尽相同,但我们还是应该用一个更为全面、科学的方式来理解雷锋精神。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记者采访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刘扬老师。

刘扬老师谈到,大学生学习雷锋的首要目标就是全面科学地解读雷锋和雷锋精神。有的人将雷锋精神等同于“舍己为人”的传统礼仪,等同于“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理想,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雷锋日记》里曾提到,“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其实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众所周知,西方大多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则重在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这一点对当代大学生极有借鉴意义。现在的80后、90后受西方思潮影响很深,喜欢标榜个性与独立,学习雷锋精神能让大学生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合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踏实奉献。同样,《雷锋日记》里还彰显了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因此,在解读雷锋精神上,要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角度来看。形而上的是雷锋的共产主义信仰,形而下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指导国人学会为人处世。因此,雷锋精神不只是做好事,更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事准则,是礼义廉耻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的时代精神。刘老师认为,大学生只有在很好地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他讲道,八十年代的学雷锋是“常态化”的,天天都要学雷锋,人人倡导“五讲四美”。然而,如今学雷锋却出现“断档”现象,只在每年的三月份才倡导“学雷锋,做好事”。同时,他强调学雷锋的“常态化”不应将雷锋精神流于表面,作为时代和国家象征的雷锋精神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灵。

雷锋精神历经半个世纪的积淀,吸纳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亦融合了时代精神,它的意义深远,内涵博大。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雷锋精神的社会品格会多么浅薄无力、暗淡无光。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雷锋应落实到基础,从小事做起,将雷锋精神烙在日常行为规范上。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雷锋精神是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更是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是“仁礼”之道的儒家文化的延伸。它能够成为一张名片,走向世界,影响未来。

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